台灣奈微光董事長 邱俊榮在中正大學之演講畫面。圖/台灣奈微光提供
【記者謝振寶/科技綠能】近日,台灣奈微光董事長邱俊榮應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副教授葉志庭之邀,以「矽光子感測結合AI應用的今日與未來」為題發表演講,分享對前瞻科技發展的深刻見解,以及未來這些技術如何影響人們生活的方式。葉志庭副教授高度認同奈微光的發展方向,肯定其作為矽光子感測領域全球領先者的地位,並期勉學生以此為典範,積極發展原創技術,保持與時俱進的態度,為創新創業奠定堅實基礎。
邱董事長在演講中提及nVIDIA(輝達)執行長黃仁勳和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對于AI機器人和無人機發展的見解,指出未來人型AI機器人將會達到甚至超越汽車的普及度,並且在經濟市場規模也與汽車等量齊觀,成為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夥伴,對全球產業和生活帶來深遠影響。通過擴充運算資源,AI性能將持續提升,爲機器人和無人機開盤新的應用場域。
根據產業先輩所提出之脈絡,邱董事長點出,台灣擁有厚實的IT製造業基礎,加上半導體人才輩出,在AI機器人和無人機的浪潮中,台灣可以利用半導體產業長年累積的人才、技術優勢,在人工智慧領域搶得先機並創造下一波經濟高峰。
根據市場研究公司的預測,人工智能機器人市場將從2024年113億美元,成長至2032年895億美元,複合年增長率(CAGR)高達30%。邱董事長表示,目前AI機器人在感知能力方面存在些許短板,除了視覺、聽覺和觸覺之外,仍缺乏嗅覺和味覺的認知能力。透過矽光子感測技術的應用可爲AI機器人補上最後一塊感學拼圖,讓其擁有全新的感知力—Silicon Photonics Nose!
擁有嗅覺能力的AI機器人,可爲人類提供居家環境監測、消防安全與防範火災、食品安全檢測、人體健康監測等服務。在未來,矽光子感測尤其可偵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,在大健康醫療方面開啟新的應用大門。
根據文獻,醫學研究已逐漸顯示,人體呼出的氣體可透露許多病灶資訊。目前已確認患有肺癌、乳癌、胃癌、大腸癌和攝護腺癌等癌症皆會釋放不同的特定氣體。未來,醫學界也正積極研究其他病灶相關氣體,如肝癌、食道癌、膀胱癌和胰腺癌。矽光子感測技術結合AI,將進一步加速這些醫學研究進程,讓醫生能透過特定氣體提早揪出潛在病患。
台灣奈微光的矽光子感測平台能提供AI在嗅覺感知或氣體檢測方面的技術解決方案,奈微光相信透過矽光子感測與應用開發合作夥伴攜手共創,構築獨步全球的感測生態系,不僅能在經濟上掀起下一波浪潮,更能為未來社會提供更舒適、安全的生存環境。
(工商時報/2024.12.17)